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对外贸易,其中外贸依存度极高,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。在外贸企业的业务发展中代理进口又是其主要形式之一,尽管外贸企业不是代理业务风险的承担人,但作为对外签订合同的主体,一旦出现问题,定是第一责任人。且信用证下代理进口诈骗和以融资为目的的代理进口层出不穷,对代理进口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。
01 概述
代理进口业务指外贸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办进口业务, 包括对外洽谈成交、办理开证、运输、付汇等全过程, 并按代理作价原则向委托方办理结算, 外贸企业仅收取代理费,不承担业务盈亏风险。
代理进口对外付款方式一般有前T/T、后T/T、信用证等方式,其中以信用证结算的代理进口业务涉及流程如下:
02 面临风险
相对自营进口业务,代理进口无需垫付资金,不用考虑货物的销售盈亏,只收取一定比例的代理费,是外贸企业的主要业务形式之一。尽管代理业务有一定优势,但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,主要有:
1.
大环境下的国家政策法规风险
政策法规风险包含:
①国家政策法规变动调整引起的风险,新政策的变动可能导致对原进口商品的审查更为严格,给业务操作带来风险。
②企业违反经营管理规定违规操作产生的风险。进口货物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,属于国家贸易管理范围的货物,更要报有关部门审批。
2.
客户道德信用风险
客户是企业的重要资源,其信誉、实力决定企业拥有资源的质量优劣。代理进口业务通常涉及多方客户,资信实力和合同履约能力匹配是业务顺利进展的关键,如何控制客户信用风险是代理进口业务的首要问题。
3.
合同法律风险
与代理客户签订的合同是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书面凭证,代理进口商作为国内委托方和国外供应商的中间人,合同条款的设置往往影响其承担责任的风险大小。缜密、有效的合同条款设置可规避产品质量、货权丧失等风险,需严格审核代理进口的合同条款。
4.
资金敞口风险
利用远期信用证结算的代理进口,银行收到并审核国外供货商提供的单据后,通知进口代理商承兑。一旦进口代理商承兑,即承担到期付款的义务,此时尚未收到委托方的全部款项,即使委托方违约,进口代理商也必须对外付款,存在资金风险。
5.
市场波动风险
市场风险包含汇率、利率波动风险以及进口商品市场行情波动风险。大多代理进口对外结算以外币为主,而外币汇率、利率的波动影响商品成本,是贸易盈亏的重要因素。尽管代理进口商不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,但若委托方无力承担,可能通过违约将风险转嫁给代理商。
6.
货权丧失风险
对于远期信用证代理进口,货物一般在信用证到期前抵达我国境内。这对于尚未收全货款的外贸企业,面临款未到货已被提走的风险。外贸企业一方面要审核承运客户的资质,防止以虚假单据骗取货物,另一方面也要防范内控不严导致仓储方擅自放货的风险。
7.
虚假贸易风险
大型外贸企业具有较高授信额度,存在不法分子以套利、融资为目的,将代理进口业务变相为融资业务。尤其是信用证项下的代理进口,存在委托方利用进口代理商短期贸易融资,以远期信用证的特点,取得进口货物,销售卷款逃脱的风险。此时即使存在担保协议,倘若担保人拒不履行责任,银行将强制要求进口代理商付款,导致代理进口商面临物流、资金流全部失控的局面,需承担巨额损失。
03 警惕融资性贸易
融资性贸易多发生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,侵害国有资产的安全,需警惕发生。
定义
融资性贸易指以贸易为名,实是出借资金,并无实质商业目的的交易。委托采购是融资性贸易的常见形式,其交易模式与代理进口模式一致:
产生原因
1.
民营企业的银行授信远不如贸易型国企,需主借用大中型国企的银行信用,签订贸易合同,取得银行融资,获取融资后与国企分成
2.
国有企业存在体制化局限,在日益激烈的贸易竞争中,竞争力不足,但在银行信贷方面仍具优势,促使国有企业利用优势赚取利益
特征
1.
虚构贸易背景,或人为增加交易环节
2.
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均为同一控制人,或上下游之间存在利益关系
3.
贸易标的由对方实质控制
4.
直接提供资金或通过结算票据、办理保理等方式变相提供资金
具有上述特征的业务很可能属于融资性贸易,现实操作中应建立禁止机制。
04 代理进口风险控制措施
根据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,按照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对上述风险进行归类:
对外部风险,进口代理商可通过对业务的实时跟踪预防风险;对于内部风险,代理进口商应在业务开始操作时主动采取措施消除风险。
外部风险
1.
树立企业发展正确价值观
正确的经营发展理念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。充分了解客户,熟悉产品和服务,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,确保代理业务符合企业经营需要。
2.
建立商品资料和客户资信管理信息系统
涉及代理进口外部风险主要是客户与商品。
对于大宗商品,建立商品资料跟踪系统,在业务流程中关注商品价格走势,一旦市场出现异动,系统向业务链上所有相关人员启动风险预警,提醒企业及时风险防范。
对于客户,企业要考虑其营业执照、工商登记、财务状况、盈利能力等,及时追踪资信状况,系统一旦识别出其存在影响其履约能力的因素,就应提醒企业采取风险防范措施。
3.
购买合适的保险
若代理业务涉及标的金额过大,风险较高,可以购买合适保险,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。
内部风险
1.
合同法律风险
代理进口通常涉及多方合同,其中最重要的是代理进口合同与担保合同。代理进口合同规定了委托方与代理商之间的权利义务范围。担保合同约定了担保责任、担保方式,以及担保人提供的担保效力能否涵盖风险发生时,代理商预计承担的损失。签订时须执行合同审批制度,规避不属于代理商的风险。
2.
资金敞口风险
01
加强财务的事前监督功能
企业对委托方的资信、业务经营情况进行评估后,依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,制定限额。签订新的合同,需财务审核,确认累计开证额度金额在授权额度内,以此控制业务规模,防止风险被无限放大,防范资金风险。
02
完善财务账务处理流程
虽然信用证结算的业务在未到期前无真正的资金流出,但一旦进口代理商对外承兑,收到提单、发票等单据,即负担了对外付款的义务,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,企业应在此进行账务处理,确认负债的形成。
03
委托方提供抵押担保
委托方采取信用证结算须提供财产担保,因为代理进口商一旦对外承兑,即负担到期对外付款的义务,此时代理商并未收到全部货款,委托方一旦违约就陷入资金风险。远期信用证由于在未到期前无真正资金流出,对于委托方是否能够正常履约也存在不确定,因此抵押担保以远期信用证结算的代理进口业务必须控制风险。
3.
丧失货权风险
01
谨慎选择仓储方
货物的仓储关系到货权的控制,因此对仓储方的选择需考虑多种因素。
①考虑仓储方的经营规模、财务状况,资信情况,防止仓储方私自挪用。
②考虑仓储方是否与委托方存在利益关系,防止仓储私自向委托方放货。
02
加强对仓库的日常监督
对于仓库的库存要进行不定期盘查,实现多部门独立检查,并与财务数据对比,防止仓储货物损失或被盗。委托方提货时须出示代理方盖章的出库单,仓储人员才安排放货。
4.
加强信息化建设,实现跨部门信息整合
企业应大力构建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,及时了解库存、往来及客户资信情况,防止因信息传递延迟扩大风险范围。将授权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流程固化于系统之中,减少人工篡改数据的可能性,以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。
5.
通过内部审计不断完善进口业务操作风险控制体系
通过对代理进口业务实施内部审计,检查业务操作流程的合规,签字授权的规范,是否存在企业尚未发现的风险漏洞,从而不断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和结构,完善风险控制体系。
05 总结
在当今的国际贸易环境下,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,外贸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多重挑战,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,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,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,将代理进口业务的风险降至最低,才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。